890610

高爾夫?高而富?

林聖哲

 


  高爾夫球運動在台灣一直被視為一種貴族化“活動”,而不是一種有益身心的“運動”,但如果把高爾夫“GOLF”的英文字母拆開,它代表的是GGreen(綠地)OOxygen (氧氣)LLight(陽光)FFriendship(友誼),徜徉在青山綠水、陽光普照的大地中,這是一種多麼令人心曠神怡的運動啊,喜好運動者,一接觸這個領域鮮少不被其迷得神魂顛倒,記得第一次踏入練習場,友人語帶挑釁的說,你自認為是個優秀業餘運動員,但有一種球類運動,球乖乖躺在地上,也不必管對手強或弱,你就是打不到球,就算打得到球,球的方向及距離也比不上會打球的妙齡女郎,那時很不服氣回了一句“那是不可能的事”,沒想到前幾球真的是揮棒落空,真窘!如此一恍眼已斷斷續續玩了近十年了,但仍是一名高爾夫球的“高桿”球友,真是又愛又恨。而高爾夫球運動仍未成為全民化運動,追究其原因有兩大障礙,一為消費額高,此可利用FFriendship來拿到優惠票來解決,或有待政府在北、中、南各建一座公共球場,讓我們也能打一場如美國的十元美金十八洞的高爾夫球運動;二為耗時太長,這可由快走慢打或提倡以九洞為消費單位的方式得到解決。

  現在該是切入主題的時候,接下來要academic一點,談談高爾夫球的生理解剖及營養的話題。

  一般而言,若以十八洞為一個高爾夫球運動單位,大約需要四到四個半小時才能完成,坐球車約節省半小時。換句話說,高球運動是一種長時間的運動,除了少數的超級馬拉松、越野滑雪、長途遠足、登山等運動之外,高球運動活動時間遠超過包括馬拉松在內的其它絕大多數運動。

分析其活動內容,估計揮捍時間與行進間兩者的比例約為:十分之一比十分之九,也就是說百分之九十為全身移動(行走),百分之十為局部活動(揮捍)。每次揮捍時間約為一點一九秒到一點四秒,以使用的能量系統而言,屬於腺核甘三磷酸--磷酸肌酸的無氧式運動,而行走則屬於長時間的有氧式運動型式。

根據國外幾篇有關的研究顯示:中年男子從事高球運動其強度平均為最大耗氧量(最大運動能力指標)的百分之三十八,範圍為百分之三十五到百分之四十一;運動中之平均心跳率為每分鐘一百零八次,這個運動強度相當於慢速的散步;消耗的氧氣量,平均每分鐘一點一零升到一點一七升;消耗的熱量,平均每分鐘三點七大卡到五點九大卡,如以十八個洞計算,整個過程消耗總熱量約為九百六十大卡,相當於一份肯德基全餐的熱量。

高球運動後(十八洞),血中葡萄糖濃度下降百分之十七,游離脂肪酸濃度增加百分之四十七。表示長時間輕度的高爾夫運動能促進身體使用脂肪提供能量,有助於促進血中與體內脂肪之代謝。

 

能量的產生

高爾夫球運動可分能兩個能量系統階段,以因應其不同的活動程度。

甲、揮擊球階段(揮桿階段)。

乙、走向球及推桿階段(走和推桿階段)。

階段

密集次數

時間

能量系統

   

每隔35分鐘

13

ATP/CP(無氧式)

走和推桿

不連續,輕鬆走

38小時

耗氧式

 

甲、揮桿階段

    在短時間的揮桿時,有限量的ATPCP可以提供立即的能量以達到強力揮桿動作,此ATPCP大約可以持續3秒鐘,接著其存量會耗損,不過因為每數分鐘才揮一次,因此ATP會再重新組合並儲存,因此人體不會覺得,有時雖揮桿數次但都只是輕鬆試揮。

    一般的練習場重覆而強力的揮桿運動即可強化ATPCP的能量系統產生,因此下一次你出門去練習場時,你可以大聲的且誠實的向老婆說:「親愛的,我要出去訓練我的無氧式能量產生系統」。

但練習場的揮桿與以前所提肌肉力量強化和柔軟度訓練是不同的。不同的體能訓練代表不同的功效,因此強化肌肉力量訓練是增強肌肉,不代表可以增加ATPCP能量系統的有效利用性。

乙、走和推桿階段

    高爾夫球運動的行走對耗氧式能產生的需求是明顯的,一般而言,高球場約68公里,打十八洞需時四小時,比賽時有時要打36洞,需走1220公里之遠,什麼時候你能走完20公里而不覺得你累垮了?即使是頂尖高手,疲勞仍是造成不良揮桿和注意力不集中的主因。一個不良的體能狀態會導致能量產生不夠及肌肉的疲累。除了ATPCP外,肌肉細胞仍有其他化學物質來催化或協助能量的產生。疲累會限制這種催化物質的效果,而使揮桿動作產生不良功效。雖然高球運動不像其他運動有所謂正確標準的有氧式訓練,但一個中度或高度的有氧體能訓練,對高球手而言是必要的,它可提高能量產生和增加注意力,有助於長期練習和高球訓練。

 

肌纖維形態

    肌肉纖維分為快速肌纖維及慢速肌纖維,每一肌肉都含兩種肌纖維形態,其分類是依照收縮狀況和代謝特質。一般而言肌纖維的分佈是平均的,並不是上半身是以快速肌纖維為主,下半身是以慢速肌纖維為主,快速肌纖維較大,可產生快速的肌肉收縮,如同打高爾夫球時揮桿所需,其可產生三倍於慢速肌纖維的收縮速度及張力的產生。快速肌纖維主要靠肌肉的化學物質(ATP)來產生強力收縮,這個過程一般不需要氧氣稱為無氧式能量產生。而慢速肌維必須在氧氣的幫助下產生肌肉收縮所需的能量,稱為耗氧式能量產生。這種能量產生適合高爾夫球運動的停停走走特質,尤其是比賽時低耗氧量的行走。

    不同運動所需快速和慢速肌纖維的種類百分比,不同一般而言高爾夫球運動為一半一半比例的需求。在很多運動,由運動員的體魄即可看出有沒有成就,短跑選手需要較多的快速肌纖維故顯得粗狀,而馬拉松選手需要較多慢速肌纖維故顯得瘦而結實。但高球選手則不然,在非菁英級的球員,其體態各異,尤其是男性。總之,如果你的對手年紀超過五十、過胖、抽煙、高血壓、高血脂、爛醉如泥,而仍能打敗你,那麼體能訓練能帶給你什麼好處呢?

高爾夫球員的飲食目標表

1.       每天吃不同類的食物。

2.       保持每日營養的平衡,那補充量趕上消耗量。

3.       多吃碳水化合物。

4.       少吃糖,多吃澱粉類,如米飯。

5.       少吃脂肪類,尤其是飽和性脂肪。

6.       少吃動物性蛋白,多吃植物性蛋白。

7.       少吃鹽製品。

8.       少吃處理過食物,多吃自然食物。

9.       每天喝8大杯水。

10. 每天至少吃五種不同類或不同色的蔬菜水果。

    時代在變了,在業餘娛樂性球友,強壯的體格不代表好成績,技巧才是最重要的,球技的表現包括了技巧,生物力學,練習和身體狀況。而對於業餘高手和職業選手而言,技術層面差不多,所以身體條件就佔了舉足輕重的地位。例如頂尖高手Greg NormanTiger Woods都是典形體能狀況良好的球員,他們針對高球運動規劃訓練課程因此體能狀況也類似,但是當然肌纖維形態與身體狀況不可能完全相同,一旦體能變好,信心自然增加,如此成績應會更好,因為高球運動也是一個信心的比賽。

 

受傷原因之總論

    高球手受傷來自過度的使用,因高爾夫本身是一種重覆性的運動,它常會加重本來已存在和與年紀有關的危險因素來造成受傷:而常見的受傷為肌肉與骨髂的功能失常。

    Yocum醫師說:「高爾夫球運動不能藉由跑步來得到有氧運動的好處,它是一種鍛鍊,球員站在開球台每天重覆多次的揮擊,常造成過度使用。肌力強大,完全協調的球員才能減少受傷的機會並早日由受傷中復原。

 

營養和體液的補充  

    營養和體液的補充對於保持高爾夫球選手的良好表現是必需的。兩者可以在四個多小時的高球運動中避免肌肉的過度疲勞以及注意力的喪失。適當營養不只可以維持較好的健康,但可以使訓練過程的疲累及時回復。你的每日營養目標除了要提供一般性健康的需求外,還要符合你自己體能調整的特殊需求。以臨床眼光而言,一些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都需要營養成份的調整來控制病情。因此遵循良好而健全的飲食指導是非常重要的。

 

水份的平衡

    為何水份對人體很重要?因為水份佔人體體重的百分之五十,佔人體體積的百分之九十,它的需要性僅次於空氣。水份和體液不止運輸葡萄糖到肌肉組織,並清除體內代謝廢物,並協助皮膚排熱。而肌肉收縮是一連串化學反應,它會產生熱能和代謝廢物,如果水份不足夠,反應會出問頭。水份是新陳代謝的催化劑,關節的潤滑劑,內含稀有金屬,並增強細胞生長,維持血液容積和調節體溫。血液和細胞內水份可以提供適緣的斧分循環,氣體交換和廢物運送。有趣的是肌肉細胞比脂肪細胞富含水份,達三倍之多,因此肌肉發達的運動員對水份的需求會更高。每日的建議水份攝取量約二仟五百到二仟伍佰伍拾西西,水份的來源有三,液體一仟西西,食物一仟二佰西西,食物的代謝三佰到三佰伍拾西西,水份的攝取應能充份補充尿夜,糞便和排汗的流失,其方法有喝水,運動飲料或其他液體,但是喝酒不算,而水果和蔬菜是良好的「食物水」。

充份的水份補充可以維持體內內部系統的均衡並使肌肉收縮正常,你必須在覺得口渴以前就補充水份,因為口渴時已表示你已脫水狀態了,脫水會造成血液容積減少進而影響有氧性代謝而造成肌肉疲勞,並減弱你的最佳表現及減低你比賽的樂趣。但是可怕的是大部份高球手最忽略的養分就是水份。如果你在乾熱的天氣從事長時間的運動,水份的補充會更重要。因此在你進行下一回合比賽或下一階段訓練前先想想是否要先喝些水,我建議球員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應在打球前、打球中及打球後多喝水。

基本上你每天應喝八大杯水,如果是熱又濕的天氣,懷孕或哺乳的婦女,以及從事激烈的運動者更應喝到十二杯水以上,理論上小孩和嬰兒在比例上應喝更多水,而且他們對口渴的感覺尚未完全建立,也容易被大人忽略,同時老人也對口渴較不敏感,更應特別注意,不要等到你的身體告訴你口渴了再補充水份,這樣就已經呈脫水狀態了,而且激烈的運動會使你的口渴感覺變鈍,因此常會造成需要幾天的時間來完全恢復水的平衡。常見的脫水症狀如下:

常見的脫水症狀

1.全身無力。

2.肌肉疲累。

3.不耐熱。

4.頭輕輕的。

5.頭痛。

6.尿液濃稠。

 

喝水或運動飲料比較好呢?

運動飲料的首要目的是補充水份,其次是補充碳水化分物,電解質(大部份是鈉和鉀),因此大部份球員只要水即可,但是如果是激烈的比賽則必須運動飲料,因運動飲料含百分之六的碳水化合物再加上水份可以保持人體的循環和熱平衡,如同水一般。而運動飲料的少量電解質可以幫助水份與電解質的平衡。如果你不想喝水,而要甜一點的飲料,你最好選擇運動飲料,良好的液體補充必須是有好味道,大量飲用時不會引起胃腸不適,易吸收並提供肌肉活動所需的能量,運動飲料好是好,但它含有比水多七十倍以上的卡路里,飲用前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