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五月份院務會議摘要
一、吳華林代院長報告:
1.
有關教師出國開會,請同仁務必依照本校相關規定辦理,未經申請或核准就出國者,如經發現,一年內不得再申請出國。學期中以一次為原則,二次以上須經校長專案簽准。
2.
今年為本校成立七十週年校慶,學校將於十一月九日至十一日在中正堂舉辦成果展,分為教師和學生成果二部份,請各系所、學科儘量提供老師近三年內發表之優秀論文,本院將請視聽中心統一規劃製作,連同學生成果如攝影展、醫療服務等做成壁報展出。
3.
本院今年教學特優教師選拔,業依本院甄選辦法作業選出二位特優教師,第一名為賴明亮老師,第二名為劉明毅老師,除頒發獎牌外另致贈獎金五萬元以資鼓勵,並由最高票賴明亮教師代表醫學院參加全校性之選拔。
4.
本院新任院長宋瑞珍教授之聘任案刻由校教評會作業中,預計七月初可望履新,有關住宿等問題已商請校部協助解決。
5.
本院上次院會通過之「醫學院教師評審委員會設置辦法」及「醫學院教師升等辦法」業經校教評會討論修正通過。依照本校母法,關於申請資格裡有關服務年資的限制,萬一有老師表現突出,在不違反教育部相關規定下,可以個案提經教評會出席委員3/4同意,可以在年資採計用特案處理。另外升等辦法中,學校增加「通過校外論文評審不表示必然推薦,候選人必須通過院教評會出席2/3以上同意始能獲得推薦」等文字。
二、提案討論:
提案單位:附設醫院
案一:本院附設醫院織組規程第四條條文修正,提請討論。
說明:為因應執行行政院衛生署業務之實際需要擬增設遺傳中心,本案為單純之任務編組未涉及人事聘用問題。
決議:照案通過。
提案單位:行為醫學研究所
案二:修訂本院行為醫學研究所教師升等辦法,提請 討論。
說明:為配合行醫所教學及符合實際作業的需要,並參照院升等辦法內容做部份修正。
決議:文字修正後通過。
三、各單位及委員會報告事項:
教務分處潘偉豐主任:
1. 三月底由黃前院長崑巖主講之全國醫學院評鑑說明會在本院第三講堂舉行,內容已製作成錄影帶,如有與趣的同仁可至醫分館借閱。本院預定六月份邀請院內幾位參與他校評鑑的老師舉辦一經驗分享座談會,會中亦將邀請黃院長針對今年三所醫學院校評鑑的情形及應注意事項提供建言給院方參考。
2. 本院在四月份已召開課程委員會和通識教育委員會,原則上將盡量減少必修課程。有關通識課程如中文及英文等科,經與學校溝通後自明年始學生可自行選擇授課老師。有關同學希望開放生命科學通識課程供本院同學選修,經討論後同意自明年起開放兩門通識課(四學分)讓學生選修,現已簽請學校通識中心討論及核備。課程委員會也通過,如果學生要重修低年級課程不得要求高年級的老師調課。
3. 有關教育部大學學術追求卓越發展計劃案,以提昇大學基礎教育計畫,醫學院由本人主持及院內很多教師參與研提之構想書目前進入初審階段,如能通過將可獲得補助款以改善本院之小班教學及網路教學的資源。
4. 本院將於 5/25舉辦教學心得分享座談會,初步將邀請院內賴明德老師、靳應台老師及林啟楨老師主講,屆時歡迎大家共同來分享他們教學的心得,這是一個開始,未來希望能陸續舉辦一系列的活動。
學務分處劉明煇主任:
本院柯慧貞老師擔任學務長一職,對學生的安全非常重視並舉辦一系列的活動,對學生打工及外宿的問題,希望各位導師能多加關心並對打工及外宿地點做評分。另外學務處分送各系所一份認識憂鬱與自殺的文件,內容包括台灣目前憂鬱與自殺的概況及柯老師所提供的憂鬱量表,希望發給同學填寫,俾能預先瞭解及評估學生憂鬱的傾向。日前學校發生學生因為課業壓力大,產生輕生的念頭,並留下遺書往生。本院亦發生有類似的案例,幸運的是能及早發現,經過導師及同學的協尋在半夜找到該名學生而未釀成不幸。所以這項調查對學生是有相當正面的作用。這份報告不是強制性的,但報告繳得愈多愈能防患於未然,請各位導師多加關懷學生。
總務分處張敏政主任:
1.
本院低壓電源線路已經好幾年沒有檢查,近期擬計劃全面檢修,預計每層樓需時三個鐘頭以上,為減少妨礙實驗室工作之進行,擬從一般樓層開始檢查,將評估影響程度後再行全面實施。
2.
天氣轉熱,醫學院電費長久以來經費都不夠,有些單位因實驗必須做到12點,要求能配合延長冷氣開放時間,目前總務分處正與工務室討論中,希望在不太浪費的情況下盡量滿足各位的需要。
附設醫院趙文元副院長:
有關醫院健康檢查優待同仁辦法,五月份促銷打九折,只要完成登記,一年內都可以檢查,不限定在五月份完成檢查。6/12院慶也有九折促銷,請大家多捧場。有關電費問題,醫學院加醫院總電費比學校的還多,每月高達九百多萬元,最高甚至達到一千兩百多萬,金額相當龐大,去年曾呼籲大家節約用電,希望同仁下班或離開工作埸所時能養成隨手關燈關冷氣的習慣。
陳寒濤副院長:
整個醫學院的電費主要支出在冷氣方面,日前已與工務室主任研擬如何節省電費。
賴明亮副院長:
1.6/12醫院十三週年慶,12號當天上午十點在醫院大廳切蛋糕,歡迎大家一起參加共同慶祝。6/15將舉辦成杏醫學倫理講座,將邀請法務部陳定南部長、慈濟大學副校長兼醫學院院長賴其萬教授及佛光山星雲法師共同探討有關器官移植的個案。
2.本校畢業典禮將在6/9下午五點舉行,醫學院醫學系自行舉辦的畢業典禮預定在同一天早上九時成杏廳舉行,目前同學正積極籌備中,希望老師能夠儘量參加。
康樂委員會卓瓊鈺召集人:
本院擬定6/2舉辦一場主題目為“醫學院尋寶”之體育活動,希望大家能一起來動一動,利用這個機會讓逛一逛醫學院,認識一下醫學院的環境。我們會定出十個題目,請大家去尋寶,希望各位同仁能夠踴躍參加共襄盛舉。
公用儀器管理委員會潘偉豐召集人:
吳代院長提供本委員會一百萬圖儀費,期能汰換一些老舊的儀器,本會希望各系所有長久不曾使用的儀器能夠釋出納入公用儀器委員會管理。
吳華林代院長補助說明:
醫學院為提昇研究品質,協助院內大型共用儀器之採購,目前經委員會討論後決議採購FAC流式細胞分析儀乙台,將請黎煥耀老師規劃及採購事宜,交貨後將放設置在學生實驗公用並請專人協助管理。
餐委會胥直利召集人:
本屆餐委會委員花了很多心力提升餐廳用餐的環境及品質。歡迎大家除用餐時間以外,師生也能前往使用研討室討論事情。另外院方已委請視聽中心規劃一複和式空間,增建為第三研討室,希望能夠兼顧用餐及討論等多項功能。
九十年五月份院務會議摘要
楊副院長報告:
1.因應西醫師即將納入適用健保給付總額預算制度,本日邀請健保局南區分局蔡魯經理蒞臨,就與本院實施自主管理方案作專題演講,會後將與各與會主管交換意見。
2.為開辦成杏門診暨指定醫師門診,將就本二項門診之服務對象、看診費用、看診方式、流程、地點等函知各科部,調查主治醫師之參加意願,屆時若同意加入服務行列之醫師應配合安排與調派。
3.感謝本院醫事室、急診部、外科部、職業醫學科、護理部,營養部、社工部、總務室、資材室等相關單位人員,參與本院配合本市九十年度勞動節關懷勞工健康宣導活動,敬表謝忱。
4.請各科部相關主管人員,就醫療工作應加強責任督導制度,以避免醫療事故之發生。
陳副院長報告:
各單位對於所租賃影印機之功能、品質及服務人員態度,若有建議或改進事項者,請逕向資材室反映;另影印數量不多之單位,請配合合併租用。
薛醫務秘書報告:
本院員工自費購買藥品優惠制度將作合理管制,即將以一個月合理處方用量為限,不再接受逾一個月之處方;另請資訊室列印每月員工購買清單俾資管制。
副院長報告:
1.醫師公會會員代表選舉,訂於本(五)月八日於勞工育樂中心舉行,本院備有專車接送,屆時請各位醫師同仁踴躍前往投票。
2.教育部近日將對所屬單位進行電話禮貌測試,請各主管宣達轉知所屬同仁注意應對禮儀。
3.前有反映某員工自費購買藥品異常情形,已逕交人事室政風人員查處。
討論提案:
1.案由:修訂本院組織規程第四條:增列遺傳中心(下設遺傳診斷室、遺傳研究室)。
提案單位:人事室
說明:為整合遺傳相關之臨床服務與研究,並因應時勢潮流及業務需要,擬於本院組織規程第四條作以上修訂。
決議:照案通過。
2.案由:研擬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博愛基金「陳德雄紀念專戶」使用辦法。
說明:本專戶捐助金額計新台幣參拾萬元,補助對象為本院住院之貧苦或急難病患之醫療相關費用,
申請程序依本院博愛基金申請方式辦理。
決議:照案通過。
★獲病患或其家屬來函(電)感謝或讚揚提報九十年六月份院務會議公開表揚嘉勉之同仁名單如下:
林炳文 張冰玉 陳幸華 沈美儀 蔡幸杏
王海蒂 張惠梓 張璧真 張啟文 黃大維
鍾曉芳 陳炯瑜 甘宗旦 黃世民 林秀盆
黃瓊慧 王惠玲 黃朝慶 林毓志 邱元佑
王玠能 吳郁菁 姚志達 曾順輝 李世忠
(秘書室)
動態報導
第一屆兩岸三地『生醫寫作研習會議』4月8-15日在杭州浙江大學舉行,本校醫學院生理所、細胞生物與解剖所及耳鼻喉科多位年輕教師應邀參加。此次會議參加之成員來自國立成功大學、香港大學及浙江大學,此三所大學彼此之間均簽有學術交流合約,並由港大醫學院生理系之白青雲教授(Prof.
Iain Bruce),成功大學生理所潘偉豐所長及浙江大學生理所夏強所長共同主辦。此次會議並獲得『香港高等教育推動基金』之特別資助,以推動英文寫作技巧。由於英文寫作是研究生及年輕教師在投稿於國際期刊時面對之困難,而適當之英文寫作訓練,適合中國人特性之課程,不易獲得,正好藉此次此方面之專家學者多人,經過其豐富之寫作投稿經驗,並設計出一套適合國人之基礎訓練課程,利用圖片、數據之科學性描述、問題文章之檢討及佳作之學習等,引導學員了解科學英文之寫作要領。全程會議六天,分成三個小組,每組六位學員,由一位導師負責指導。每天分兩節進行小班互動式學習。學員們之反應良好,會後成果亦記錄成教學光碟,並將相關資料置於香港大學生理系專用網頁上,以供有興趣之學生及教師參考。預計將此次會議之成果向補助機構提出報告,並計劃以後每年在兩岸三地輪流主辦基礎及進階之英文寫作研習會,以加強大學師生進軍國際學術界之力量。(潘偉豐)
****活動****
1.本系系學會為給大四學姊們留下四年來最最美的回憶,特於5/25晚上7:00—8:30於醫學院第四講堂舉辦『送舊晚會』,會中學弟妹卯足全勁以博取學姊們最深刻的歡娛。從霹靂勁暴的開場舞到柔情似水的情比姊妹深,讓學姊們心情忐忑悸動,而帶動唱、點點滴滴更是讓氣氛HIGH到最高點,學系為鼓勵畢業生畢業後更上一層樓特提供多項畢業獎以玆鼓勵----
**歷年學業成績優異獎(學系):
李靜芳、沈孟璇
**歷年實習成績優異獎(學系):
林珮宇、范瓊文、陳鈺萍
**成大醫院副院長獎(楊友任副院長提供):
蕭秋穎
**成大醫院護理部主任獎(楊月嬌主任提供):林欣頤、周雪菁
**台南市護理師護士公會理事長獎(李引玉理事長提供):楊晴嵐、何香葉
應屆畢業生們除帶走學妹們的祝福外,更帶走了學系師長們最誠摯的叮嚀與鼓勵,迎向人生另一片天空。
2.本系於5/26上午10-11時舉辦『系友大會』,本次系友大會新增碩士班第一屆畢業生,聲勢更是浩大,來自各地系友們除互相交流就業經驗外,更利用機會舉行『家聚』回憶在校情景。本系至今共有十二屆畢業生,雖畢業系友未能全數參加大會,然每屆系友幾乎都有出席,故場面令人相當興奮,會場除有畢業系友海報展外,更有應屆畢業生「護理行政概論」個案報告展,充分展現本系重視學生研究的風格,會中由現任系主任陳清惠老師報告此次系友大會籌備推展過程及內容,另歷屆系主任李引玉老師、徐畢卿老師亦報告任內對系友會組成及推展情形,最後選出第一屆系友會會長及副會長,分別由第一屆碩士班畢業生謝紅桂及任職於成大醫院的86級吳易霖系友當選,相信在兩位系友的帶領下,本系『系友會』一定會更健全更有發展。
3.為協助病人解決最基本最迫切的護理需要---疼痛,本系與台南市護理師護士公會,曾於89年8月8、10、12日舉行3梯次『疼痛護理研習會』,雖有1780位醫護人員參加,但因受限於場地,故仍有多人無法參加,本年度特於90年6月16日(六)假醫學院第四講堂,再度邀請本系趙可式老師演講,歡迎有興趣護理同仁前往聽講。
****分享喜悅****
賀
1.林梅鳳、王琪珍二位老師通過博士學位考試。
2.錢淑君講師通過日本千葉大學博士入學考試。
3.本系87級系友陳姝蓉通過台大護理研究所甄試、87級系友李歡芳通過陽明臨床護理研究所甄試、89級李靜芳通過陽明產科護理研究所甄試。
4.本系黃美智老師通過美國華盛頓大學博士候選人考試。(陳桂娥)
本部慶祝國際護士節慶祝大會,90.05.11借醫學院成杏廳表揚傑出護理人員:
★本部楊月嬌主任榮獲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中華民國護理學會聯合舉辦傑出護理人員專業貢獻獎。
★王維芳督導長當選台南市十大傑出鳳凰府城人。
★7A李淑芳護理長獲得台灣省護理師護士公會績優護理人員之表揚。
★接受本院表揚有12位:杜秀容護理師、羅玉珍護理師、邱淑娥護理長、林淑珍護理師、黃仁姿護理師、蘇淑貞護理師、洪麗娟護理師、潘美淑護理師、楊碧娥護理師、黃文英護理師、周嘉琳護理師、黃繡文護理師。
★今年為了響應院方重視服務態度之推展,特別依據病患及家屬來函表揚服務態度優良團體為8B黃維珍護理長及全體護理人員。個人獎為:7B林咨杏護理師、7B李歡芳護理師、8A向素梅護理師。
∼恭喜以上優良護理人員∼
另本部於4月27日舉辦個案報告暨公開表會,共計330人參加,會中邀請中華醫事技術學院林明珍老師主講“個案報告之撰寫”,深入淺出,引導護理人員於臨床護理中留下寶貴的護理經驗,進一步發揮護理的真、善、美,與會人員反應熱烈。
1.四月二十日台南醫檢師公會吳福明理事長與醫技系同學舉辦座談,暢談醫檢師的過去、現在、未來,提供同學對醫技的就業環境及未來發展更清楚的認知。
2.4/21-4/26醫技週,本系同學除了製作精美禮品傳達醫技情,並舉辦抽血健檢,校內同學及校外民眾參加非常踴躍。
3.本系學生系學會訂於6月6日於雙橡園餐廳舉辦送舊晚會,歡送應屆畢業生。
4.本屆畢業生參加研究所甄試,上榜名單如下:
成大分醫所
黃雅慧
成大生化所
顏巧雯、許芸燕
成大生理所
林雅屏
交大生技所 徐婕琳 (鄭淑貞)
1.本所已於四月二十三日(星期一)下午五時至四月二十七日(星期五)下午五時,於行為醫學所辦公室外走廊,進行本學年度研究生進度報告壁報展。參展研究生共十四名,經由本所師生共同評比的結果,選出九十學年度最佳壁報論文獎與優秀壁報論文獎共六名,獲獎同學均獲頒獎狀乙面與精美禮盒乙份。此六名研究生及其壁報論文主題為:
★最佳壁報論文獎:
劉培玲:憂鬱症、焦慮症及併有焦慮的憂鬱症母親與其十四個月幼兒的依附型態相關研究
★優秀壁報論文獎:
林淑瑜:母親的憂鬱症與焦慮症與兒童性別對兒童行為問題的影響
黃昭蕙:行為抑制的小孩與單純憂鬱症、單純焦慮症、混合焦慮症與憂鬱症的母親之間的關係
范聖育:家庭功能與安寧療護主要照顧者生活品質的相關性探討
張宇岱:焦慮及合併酒癮與焦慮患者在酒精效果預期、拒酒自我效能及壓力因應方式上的差異
謝明慧:長期疲勞症候群患者執行持續性認知作業的量化腦波及行為表現
2.本所臨床心理組碩二升碩三研究生,將於六月三十日星期六早上十點整,於醫學院舉行實習前宣誓典禮,歡迎各位師長與同學蒞臨參觀指導。此宣誓典禮為行醫所創所以來的第一次,主旨在於提昇即將步入臨床心理實務工作的研三實習生之責任感與使命感,以使這群準臨床心理師們能以「不僅要照顧人類受苦的肉體,也要照顧人類受苦的心靈」的助人理念,將自我的專業與熱誠奉獻於臨床心理實務工作當中,以提昇整體的臨床心理服務水準,進而嘉惠病人與社區民眾。詳細地點與典禮流程將再另行公佈。
(徐欣萍)
在研究、教學、服務三方面,研究應屬最重要,服務應該是第三。不過[研究]是否在我們醫學院受到重視並受到鼓勵,我持有相當懷疑。今天我謹就生化和分子生物[教學]的部份和大家分享我個人的一些經驗。教學大概可分為傳統教學、小組教學、及網路教學三種,我今天談的是傳統教學的部份。傳統教學又可分為啟發式及填鴨式兩種,我將集中談如何進行對學生進行有效之填鴨式教學法。為什麼不談啟發式教學法?所謂啟發式教學法,源於論語:“不奮不啟,不悱不發”,朱熹註解,奮就是心求通而未得,悱就是學生口欲言而未能,老師才來加以引導;換句話說,學生未經過困頓,而不能夠了解,老師就去啟發,是很難有效果的。大家可看上期的通訊中學生寫關於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學的感想,來佐證這個看法。所以啟發式教學(PBL)不是傳統式教學能cover的,然而
PBL 雖然很重要,它最大的困擾是需要花教師很多時間。所以雖然PBL應是一個最好的教學方式,但我個人的看法是它不可能被廣泛使用,因為它耗費太多的資源在教學上。
所以我今天還是要講傳統教學方法,我講的是怎樣有效率的把知識傳遞給學生。我們先看中國傳統教學方法:論語“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換句話說,你必須知道學生程度的高低,才決定教他什麼事情;孟子也告訴我們“君子引而不發”,不要把弓箭射出去,只要把教學生姿勢擺好,學生自己把箭射出去。所以下面我把教學分為四個部份:一、先設定教學對象,二、再選定教學內容,三、再討論現場教學方式及,四、最後學習成果的檢驗。
第一、教學對象首先要設定我們的學生是一個正常的分配,你要決定是要教大部份的學生或者是要教比較優秀的學生,要分析一下是undergraduate
or graduate,而且要常常檢討教學資料,往往學生的程度提高了,而老師還在教很舊的教材。在上課時偶而要問學生二、三個問題,才會知道我們教材內容程度的深淺,做為下一次上課調整上課內容深淺度的參考。要確定教學對象才能確定教學內容要設定在那個區域。
第二、在選定生化和分子生物教學內容常碰到一個問題,是它們發展的太快,構成一個overflow的information,而且這種新知太多,多到學生一直不停的汲取這些知識,而沒辦法分析這些有關的資料。對於這種現象,了解過去生化的教學,也許有助於決定未來的教學。在1950年代時候的教科書,生化大部都沒有什麼圖,且比較注重化學;到60年代有一些圖形,開始把數學和化學成份降下來,70年代在文章內開始出現一些推理,且在每章後面出現了習題的形式;到80年代,開始把cell放進來,有些教科書把DNA放在整本書的最前頭,認為學生應該先知道DNA和molecular
biology,90年到2000年的時候,開始出現CD
ROM及Web
site教學資料。
1950年代到公元2000生化的教學一直在不停的改變,為了未來過量的information我們的生化應該教那些事情?其實最重要的一句,我們要重新思考,我們今天不是要教學生過去我們所知道的事情,而是要告知他們未來的生涯中他們需要知道的生命科學;不管學生未來是一個medical
doctor或是research
scientist,一定要選擇適合學生未來工作的需求內容,而不是過去老師自己上課所學到的重點內容。新的教學內容需經由一個學科內老師反覆討論研究以取得共識,例如生化內容的教學,過去很重視的代謝,就我個人看法,現在似乎不應是生化的主流。另一方面因為教學內容太多,所以我們不僅要傳遞內容,還要教他們方法,這樣他們才知道在未來如何去汲取新的知識,舉個例子,在數學教學,常用圖解、歸納法等等,來教導如何去解數學。在教育學生解決生化上的問題,應該用類似方式告訴他們整個生化的logic跟一些生化常用推論及從不同來源查尋資料的方式。
第三個部分談教學方式,一般來說,教學方法應該要做很多改變,例如讓學生一起design
poster,縱使沒辦法實行PBL,也可以在課堂上做一些比較簡單的Problem
based study section,讓學生慢慢進行一些討論,這樣耗損的教師人力會比較少一點,也可部份達到PBL之目標。某些合作型的計劃,可以讓學生養成一些responsibility,在未來的世界裡我們都需要進行一些適當的合作。
因一般灌輸式教學仍是常用教學方式,所以提供一些個人建議:(一)
假設我們是連續性的上課,應該在下一節課剛開始時,用一、二分鐘複習上一節課的內容,讓學生能貫連;同樣的,在下課前二、三分鐘幫學生再複習這一節課的內容。前後雖耗掉五分鐘,但大多數的專家認為這樣可以幫學生把課程連貫及吸收。有些時候,不知學生反應如何,可以使用”一分鐘考卷方法”,換句話,保留下課前最後一分鐘,讓學生對一個問題陳述寫在紙上,就可以知道學生有沒有吸收。幾次之後就可以知道你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情形,而不是在學期末考核才知悉學生對上課的意見。(二)
在教學內容投影片準備上,僅量不放太多內容於同一張投影片上,若的確必要很多內容放在同一張內,應該標示重點部份,也可以利用underline提醒學生注意;另外可多用圖解幫助學生了解,由圖解記憶及了解是最常見的有效方式。(三)
在教學的態度上,有時我們對學生某個問題或答案會覺得很奇怪,老師應該要控制自己的態度,言辭要尊重學生,我們雖不是惡意,但應切實避免這種現象。第二點,老師上課之態度有時懶懶洋洋的,對學生之身教並不好。第三點在導引學生興趣方面,可講一些生命科學研究歷史,或醫學的相關典故,另一方面也可用笑話,或時事評論,提振學生的精神。最後便用問問題,強力點醒學生,再無法使昏睡之學生清醒,就該下課了以免浪費師生之時間。我個人覺得教學比較容易出問題的是老師上課態度的問題。
最後我們討論考核學習結果的方法,考試的方式會引導我們學生學習的方向。傳統的考試方式,一考完學生不需多久就忘光了;報告通常可以幫助人們真正的了解與記憶,所以由學生真正去寫一篇報告,通常可以記住相當長的時間。不過,交報告之方式無法涵蓋整個教學內容,且容易產生代寫的現象,不宜單獨使用;口試,其實不是那麼簡單,要由淺入深,需要一些技巧,個人經驗較少。至於筆試的問題,應該增加間接,衍生,推論化,以避免學生死記。而對整份考卷而言我覺得必須要多樣化,要有直接、間接、複雜型等多類型題目以幫助學生多方面學習理解上課內容,而不偏於記憶或理解。出題之時,老師宜牢記考試的方式會引導學生學習的方向,而學生的學習又是為其未來之專業所必需,宜多費心思。
以這些年之經驗,只要老師常聆聽學生的建議,並努力教學,不管教得好不好,學生都會appreciate的;另一方面教育之主體雖是學生,但教育之方向仍應由教師主導,不應附合學生。最後,教學乃本諸大學教授之個人良心,又何必常介意於其他老師、學生之種種不同看法,稱讚,或批評?
此次討論之內容及參考書籍請詳見生化所內個人網頁。
靳應臺
我今天的對象是以faculty為主,純粹就我個人的經驗與大家分享,請大家指教。
我一直覺得教學相長,學生對老師的評價應是非常重要的。論風采,我比不上黃前院長;論幽默,我比不上賴明德老師;論口才,我不及林啟禎醫師;但是沒關係,我們就從如何做一個好的幻燈片開始來改進我們教學的品質。
幻燈片:四週要留邊,字要夠大,字體要稍做變化,用些小技巧,字會讓人看得更清楚(如陰影),不同的字體有不同的意義,
Times New Roman字體給人溫馨的感覺,我個人則比較喜歡用Arial字體,這個字體的線條從頭到尾的粗細是一樣的,所以它的字可以稍微小一點,後排的學生還是看得到,但用了溫暖的字,字要稍微大一點,因為邊邊的字粗細不一樣,所以在選擇字的時候,要稍微注意一下,因為幻燈片是給學生看的,不是給你看的(或提詞用的)。字到底要多大,我自己的經驗,如果要後排學生看得到,我個人是不低於28號字體,我以前的美國老師說,他不贊成一行超過七∼八個英文字。還有一個辨識方法,做完幻燈片,對著光線用肉眼直接看幻燈片,看得到字的話,表示在第三、四講堂內後排的學生也看得到。
我個人背景喜歡深藍或黑色,配上黃或白的字。當初在電腦上看到的配色,也許很棒,但一旦打在銀幕上往往令人大失所望。每一張幻燈片,條理要清晰,空隙要留,字要夠大。不要碎碎念(一張幻燈片上擠滿了字),因為:會催眠,他看得比你念得快,幻燈片不是用來提詞的。文字用得多,不如用一個圖形或簡圖來表達會更容易學生明瞭。有些老師想要把畢生所學在一堂課內全部教給學生,還一直覺得授課時數不夠,如此學生的吸收會有問題,以我個人的經驗,我只強調“樹幹和樹枝”,至於葉形、葉脈、花序….等細節,應由學生自己去發覺,如同賴老師所言,教釣魚比給他魚要好,我自己是教一個大綱,引導他們進入之後,細節部份學生自己會去查。
老師偶爾要問問題,理由有三:1.把他們嚇醒,了解學生吸收的程度,多問是互相了解,也知道自己教得有沒有問題,讓學生有參與感。上課一次不要上太長,我個人每節課少於五十分鐘,一次最多兩節半。學生開始打瞌睡時,趕快談些旅遊、笑話,提振學生的精神。
如果需要倒回去找幻燈片,寧可多做一張,一路下去,不要回頭。目前,每次上課我的幻燈片一定反覆演練很多次,這樣上課才有一氣呵成的感覺。
如果所有的老師都有用“心”在準備教學,我想應該都是“優良教師”了。
今天能在這裡與大家作教學理念分享,我很很榮幸,但也很惶恐;我覺得今天是來學習的,不是分享。在前面兩位教授的精采演講中,賴明德教授談的理念有幸今天才學到,而靳應臺教授提醒幻燈片的錯誤過去我都犯過;或許對今天所要講的內容,自覺合適分享的人應該是臨床、外科系、比較年輕的,而曾經跟我一樣認為在醫學院生存下去幾乎沒有什麼希望的;但這樣的老師、醫師好像都沒有來,出席的都是積極而有信心的,因此站在這裡有一點愈來愈膽怯。不過因為還是要和大家分享,所以我把題目定義做:有限的機會裡仍有無限的可能。
六年多前有一次和黃前院長在一起討論事情的時候,黃前院長說你們年輕人應該要more
assertive一點,當時在場的湯銘哲教授似乎便能吸收這句話的精義,但啟禎卻只是很惶恐地直覺反映道:院長在乎的是理念能不能實現的層次,我們卻還在能不能生存下去的層次掙扎。當時仍是講師,看到同儕的困惑與困頓,很想在醫訊寫一篇文章,叫「講師離職症候群」;後來想寫一篇叫「副教授離職症候群」,現在則有點想寫「教授離職症候群」;因為,總有一些好朋友談到在波浪中看不見自我突破的機會;而在這整個成長的過程當中,領悟到最重要的是:只有不斷的思考、反省、檢討,以便能夠不斷的繼續進步。其他的,都不再重要。
在擔任醫學院老師的立場上,既然我們要教育的是醫學生,希望他們能成為一個很好的醫師,而其條件是在於他們必須能夠體會不僅是醫病,而且是要讓病人心情得到平靜和安寧、心安,所以對人性的重視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能夠教育學生讓他們體會與受惠的,在專業上,我們大多沒有太大的問題;想像一下,受了七年的醫學系教育,當了二年的軍醫,又擔任了五年的住院醫師,在醫師的專業上應該沒有問題吧。不過回想在醫師的角色上也犯了一些錯誤,而這些錯誤是往往是缺少人文素養所造成的;因為受限於學習機會,在人性的體會上,通常會有很大的困擾。我們的院訓是:「在成為良醫之前,必須做成功的人」。要先做文化人再做專業人,其實這句話講得是談何容易?在這個過程當中,為什麼說是機會有限呢?因為當時的我讀到一篇由蕭水銀教授寫的一篇文章,叫做「老師指導學生,誰來指導老師?」,頗有感觸;對很多的臨床醫生來說,幾乎都是土生土長的土學士,學的都是一些傳統的做法,沒有在國外受過教育,沒看過更好的或是更理想的典範,所以才會擔心學不到應該怎麼做,並且覺得自己好像沒什麼機會;如何去提昇自己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因此我們必須思考,應該如何去自我成長,才能在有限的機會之內創造一些其它的可能。但是要成為一個老師,我到底受過什麼的栽培、培養或教育,使我能做一個稱職的老師呢?我自己一直在不斷的打問號,我覺得我好像沒學過,所以我不知道怎麼去做;當然,在成大醫學院是有很多典範可以學習,這個也是我們從有限的機會當中,能夠創造無限的可能最大的一個原因;當然,教學方法或者是評量方式,這些形而下的技巧很重要,但是其實教育理念或者關懷照顧這些形而上的思考是更重要的;再則,對許多臨床醫師,尤其對外科系的臨床老師來講,正式在課堂上教學生的時數也未免太少了;「一個沒有教室的老師就好像缺少戰場的軍人一樣」,在我當講師的時候算一算,跟一個醫學系七年要畢業的學生上必修課的時間,七年當中就只有兩個小時;如果不知道他過去學過什麼東西,根本不知道他腦袋裡要的是什麼,又如何能在一、兩個小時真正提供他有效的教育呢?因此所謂開創機會,尋找時間與了解學生是個很重要的因素,當然也要想辦法去找戰場,去找教室,例如開一些選修課等。
分析一下,我們擔任老師的受限原因還有什麼呢?依淺見試分為六項:受限於個人專長、扮演的角色混淆、素養能力不足、時間排擠效應、教學方式古板、自我成長的機會有限。
第一、受限於個人專長;比如我曾經想開一個有關「小兒骨科」的選修課,但因受限於個人專長,太專門的東西學生根本不必學,也沒興趣。因為專業不應只是一種訓練,還是必須是教育;現在的醫學教育仍太強調專長的訓練,因為過去傳統的確是這樣,因為只要夠專業你就可以當一個好醫生;但現在病人的要求、認知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你如果不是全方位的思考和教育的話,現在教出來的醫生其實是能力不夠的。
第二、扮演角色的混淆;我們到底是專業知識的傳道者?思考哲理的啟發者?還是生活成長的照顧者或者是理想道德的典範者?後來發現,學生最渴望的其實是他有一個學習模仿的對象及典範。
第三、素養和能力的不夠;因為有專業能力並不代表有專家素養,有淵博的知識並不代表有生活素養,有絕妙好辭並不代表有人文素養。
第四、時間排擠效應,是很多臨床醫師最重要的困擾;比如外科系要看二到三個門診,還有二天開刀日;現在是週休二日,一個禮拜五天當中去了四天,那裡還有時間做研究?那有時間教學、關懷學生、注意很多問題?另外成大醫院人事編制少,但委員會和大型醫院一樣多,所以我們參與的行政事務太多;是不是要做一個好老師一定要三更半夜不回家?這是一個值得省思的問題。在這個時間壓力之下,我們如何去過我們的生活,又能達到我們的理想,我想這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
第五、教學方式古板。傳統的臨床醫學來講,都是老師怎麼做,我就怎麼學,然後我再怎麼教我的學生,所以只會過去老師教過的,老師沒教的一概不會,老師犯的錯誤卻反覆的發生,今天自己成了昔日討厭的老師而不知。
第六、自我成長的機會有限;想進修的項目很多,而成長管道非常有限;有時候很嚮往參加一些會例如retreat,但是不能參加,因為限制只有科部主管可以;此時,只有學習自我成長,體會「見賢思齊,見不賢內自省也」的真諦。
有很多老師抱怨現在學生愈來愈難教,老師愈來愈難當;因為現在學生不在乎標準答案,在乎的是個人的考量;喜歡智慧的分享,不喜歡別人對他們做知識的灌輸;喜歡學習典範,但是不見得要以專業的權威為榜樣。事實上,我們知道教育應該是分享心得和體會,所以生命的意義、價值觀,生活的目標和生涯的規劃等等,如果這些重點沒有學到,只有專業學習也是沒有什麼用。老師要自我成長,要不斷的往上看,開發我們的眼界。我曾經想退縮,但讀到一句格言:Knowledge
of what is possible is the beginning of happiness;相信做得到,你的心情就會很快樂。自己快樂,沒有太大壓力,學生就會快樂學習,懂得如何自我突破。當然,就必須要從了解和關心做起,欣然去參加學生的一些活動,跟他們生活,從了解和關心做起,並且以學生為師;既然有人說病人是醫師最好的老師,那老師為什麼不能以學生為最好的老師?其實我相信我們可以從學生學到很多東西,所以在我教的課程當中,把小兒骨科特論,提昇到以肢體為主的成長醫學,並以思考的人生理則和學生一起分享,比如先從歷史開始說,或讓他們從始命感出發。在臨床教育時,想過去學生所學的東西,採用整合性的學程,所以一邊教新的,也要複習過去所學過的,思考方式不一樣,也比較容易記。
現在是e世紀,當要告訴病人病態上問題時,可利用科技把病人影像抓下來,讓他們自己去觀察問題到底在那裡?另外在課堂上安排一些伏筆,在未教之前讓他們搶答,也是把學生從睡夢中喚醒的方式。也可以把一些教材放在網路上,也可用e-mail交待功課,在網路上交作業。把今天要教的東西,如骨科後遺症,用逆向思考的方式教。在上課中引進醫學格言等,讓學生了解good
medicine除了knowledge之外,必須加上skill與attitude;把醫學格言加進去之後,在心靈上可以讓他們得到一些提昇。另外,把自己在一些自我成長之後心得嘗試寫下來,也是個人在中華日報維持一個專欄的原因;因為可以作自我思省,也可以當成學生的教材,讓自己的論點由學生來批評;另外也達到一些社會教育的效果。或者,把我們教的東西和生活融合在一起,教到脊椎關節炎時也可把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結合,他說「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則可解釋為正確的養生之道,為什麼呢?採菊東籬下(運動),悠然見南山(戶外),因為有陽光有維他命D,便不會有骨質疏鬆,所以正確的養生之道,就從古人身上看到。從這個角度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思考。
負責「臨床溝通演練」這個定義為醫學零歲教育課程的聯絡,要感謝林炳文教授提供的機會,與所有一起奮鬥的數十位老師。這個課程放在二年級上課,有許多老師有爭議,認為太早太辛苦了;不過我個人在這堂課學習到很多,只因為創課的黃院長堅持一點,這些人際溝通的方法理論與技巧經驗等,一定要醫師自己上;因為學生會想,如果連教授遇到這些問題也一定要找別的專家才能解決或者上課,那學生為什麼要學?因此我們雖然是醫學教授,但其他這些人際溝通的一般常識我們也要懂,也要會講,所以他堅持這些事情醫生一定要自己學。因為我常常代打,所以每堂課我幾乎都有準備,逼迫自己成長。
至於如何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與成就?我們的學生到底有多好?真的是不知道,因為我們的體制內缺少邀請
external reviewer 的客觀評估,這是很可惜的事。
如今,我們仍應不斷思考,教育的使命是什麼?老師的自我期許是什麼?是要教出愛因斯坦或諾貝爾醫學獎?還是有愛心的好醫師?或者是對社會有使命感的棟樑?思省清楚了,老師就知道如何激勵學生產生動機了;當學生自己有動機時,或許老師什麼都不必教,他自然會自己去學習。
我覺得在這幾年當中,在醫學院裡存活下來的經驗,就是說明了「有限的機會裡仍有無限的可能」。只要我們堅持教育的理念,一定可以得到彩虹。引用牛頓的名言:「我們之所以看得更遠,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要感謝幾年來這些巨人提供的肩膀,並感謝成大醫學院給了我生存與成長的機會與可能。
上上期醫訊刊出公共衛生研究所的「學術是一點一滴的累積:「健康科學研究所博士班」引發的反思」以後,引起不少迴響:有些同事說,「公衛所老師真有guts!」,有些則問,「我怎麼完全不知道要成立這麼個博士班?這麼重大的決策為什麼沒有更多更公開的討論?」
數週前,醫學院同事從email中看到小兒科王志堯醫師對成杏門診的批評,也有不少迴響:有些同事說,「真佩服王醫師的勇氣!」,有些則問,「成杏門診到底是什麼?醫學中心可不可以公開討論討論?」
於是,在地下室自助餐廳,在四樓成杏餐廳,在走廊中;吃飯時,喝(桔)茶、喝咖啡聊天時,甚或匆匆忙忙在電梯中上下時,同事們因上述兩椿事情的公開化,更坦誠,更熱烈的討論著,好像長久壓在心底的想法,竟因公衛所及王醫師的「guts」而紛紛出籠。
醫訊編輯群及醫訊召集人楊倍昌老師為夏季(共三期)醫訊開編輯會議時,針對這種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現象經熱烈討論後,得到一個共識:有爭辯,有批判,有多元意見,不需要「guts」也可以公開討論,醫學院才因此更有生命力!學術是越辯越明的,坦誠討論,而不是三三兩兩,竊竊私語,學術方能提昇。而編輯群成員均同意,醫訊的功能及任務正是提供這種公開討論的園地。
就這樣,醫訊編輯群決定恢復醫學院過去一些老師用心建立起來的傳統--對談(dialogue)。醫學院的「對談(dialogue)」傳統,在黃崑巖院長時期,即由林秀娟醫師及其他老師主辦了頗長一段時間,黃院長退居二線之後停了一陣子,兩年前湯銘哲老師有感於醫學院同仁似乎不太談醫學院的公共事務了,又與一些老師辦了好幾次「對談」。醫訊編輯群中有人曾受過多次「對談」的洗禮,深刻體會它對醫學院學術提昇的重要意義,「對談(dialogue)」傳統的「東山再起」,此其時矣!
大事底定之後,醫訊召集人楊倍昌老師就將此想法與吳華林代院長商討,吳代院長熱情支持,甚至承諾:院方會撥出經費,支付「對談」時所需要的餐點費! 醫訊編輯群已敲響了醫學院「對談(dialogue)」的鑼鼓,正期待著您的踴躍參與!
對談(一):成杏門診與醫學教育
時
間:六月廿日星期三中午
地 點:四樓成杏餐廳第一研討室
錦繡園地
王志堯
也許在這千年之後,價值混淆的年代,談仁義道德是很憤世嫉俗、假惺惺;但是醫生這個行業,若要有一點尊嚴的話,就是醫生照顧病患是:不分種族、宗教、黨派、善惡貴賤;我們的心中只有病患、這個病、這個人,而不是他的社會地位、是否是高官、民意代表、對醫院有何貢獻;而兼身為醫學院教師的我們,也以此來教育我們的下一代,但我們卻無顏面對我們的醫學生,為何醫院為了高官、民意代表及有錢支付高額看診費(1500元/次)的顯赫人物,開辦成杏門診。請本院教授級、大牌醫師、特別約診、特別高級診間(11F),給予特殊治療待遇。我們不禁要問,難道本院在治療一般病患也有差別待遇,差別治療與差別的關心嗎?只因病人是否有錢有地位嗎?
成大醫院要提高醫療服物品質應是整體,針對一般普羅大眾,而非為了少數有權勢有關係的人,我們醫師在執行我們的天職,以病患為我們優先考量,我們自由意願的處方已受到健保局用藥準則取代教科書文獻的威脅,在院方的不良示範下,,對病患作差別待遇,將使得醫學倫理教育盡付流水,醫生這行業若不淪為服務業(以做生意賺錢為目的)的話,不能再堅持一點尊嚴,對病患一視同仁,這將是醫學教育的喪鐘。
王新台
在世界有許多學術聲望很高的學校,因秉持追求學術卓越的傳統,而聲望歷久不墜。在這些學術殿堂服務過的老師及求學過的學生,我相信都以身為學校的一份子感到驕傲。成大醫學院已成立近十七個年頭,與國內外有名的醫學院相比,還是一個年輕的學術及教學單位,經過這些年的努力,這所醫學院所代表的是一個什麼樣子的學術殿堂,值得我們檢討與反思的問題。畢竟我們人生中最精華的一段年歲是投注在此奮鬥。我們研究所的品質,尤其是博士班,關係著我們醫學院的學術競爭力。成立博士班這樣一個重大的決策,個人一些淺見,特別提出來向同仁們請教:
(一)
內部要有評估、擬定長程規劃
經過十七年的努力,成大醫學院基礎及臨床研究已見規模。但是我們整體學術競爭力在那裡?是否應結合人力及資源,發展某些重點科技如基因及製藥科技?那些研究所有實質學術合作,可以進行整合(但不是拼裝)。應如何協助現有的研究所,讓其學術發展更成熟?。這些重大學術議題,內部要充份溝通後,擬訂出發展重點,長期目標規劃,並且積極推動。
(二)
避免少數決策者議決的模式
各學門有其專業性,當決策者不是很了解各學門發展的情況下,應該邀請院內及院外相關學門專家參與討論,在確立其學術發展潛力及學術人力成熟度後,方宜提出。畢竟一個研究所的成立之後,是必須永續經營。有一天當我們離開
成大醫學院的時候,我們過去的決定為成大醫學院學術發展留下的是什麼?期盼對學術發展之重大決策,本院應成立專家委員會,充分討論,並提出建議後,才可做出決議。
(三)
非醫學系學科的長期學術發展應受到重視
非醫學系學科都是相當有特色的科系,老師也都非常努力。比起臨床及基礎學科,其實可塑性更高,成為台灣獨樹一幟,有特色的博士班機會更大。「健康科學博士班」的成立,將這些系的「定位」模糊化了。非醫學系學科的長期學術發展顯而易見未受到決策者的重視。期盼大家不要忽略他們的潛力,努力協助它們茁壯。
未來成大醫學院是否能深深吸引學生來此就讀,很重要的因素是這醫學院代表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學術殿堂?我們身為一份子有
責任去塑造一個追求學術卓越的文化。成立博士班這樣一個重大的決策,關係著這醫學院未來學術競爭力,我們千萬不可輕忽。
上期醫訊中有提及兩篇報導,一是署名應用健康科學博士班籌備委員會針對該博士班成立宗旨,過程作一簡介。另一是公共衛生研究所陳美霞、王新台、胡淑貞、鄭雅文等老師署名對此一博士班成立過程與名稱一些意見。刊出後獲得大的回響,以下是我身為醫學中心一員,對此事件的看法。
我個人是閱讀該期醫訊後,方得知此一博士班已在本院院會通過,待學校裁示。請教過許多同仁,發現很多同仁與我“同等學歷”。博士班涉及相當專業領域,該領域相同興趣的老師發現有研究上的共同需求,暨對此一領域未來國內學研究或師資人才的體認,在現有學術機構下,覺得有必要成立博士班。檢視以往每一個博士班的成立,都是經多次的討論與檢討,最後在院會中拍案定下。這次應用健康科學博士班的成立也理應是如此。不過之所以會引發熱烈的討論,我想有兩個原因需進一步審視。一是博士班的“專業”領域重疊引發的爭議,如何界定誰應納入該“專業”領域或該博士班名稱應如何訂定,應有一套更清楚的遊戲規則,在講求科技整合的今天,爾後諸如“生命科學博士班”,“計量科學博士班”,“生物醫學博士班”等整合性領域的名稱會繼續引發類似的爭議。另一是博士班的成立除學術研究深化外,也涉及專業學術人力的認同。每一博士班除人才訓練與培育過程嚴謹此一基本要求外,學生取得博士學位後,也必需考量在國內外學術、研究、與其他產、官界同領域者的認同。在消極意義上,讓畢業生工作尋找不致發生困難;在積極意義上,可以讓此領域藉由不斷訓練有成的博士人員加入,而產生整合與加強的關鍵影響力(critical
mass),亦是博士班成立時需深思的方向。應用健康科學博士班未來或許可以朝向組織或加入“應用健康科學”相關領域的專業學會的方向進行(或許已經正進行中)。對畢業學生將來爭取此一專業領域的認同可能有所俾益。
另一值得一提的是醫訊在本事件中以論譠(Forum)的手法呈現,讓兩造公開陳述自己論點,看似沒有交集,但至少提供了讀者完整的資訊管道。醫訊的宗旨是為全院師生員工的喉舌與耳朵,我個人覺得Forum的維持是一個可行的方向。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張財旺
隨著台灣經濟成長,西風東漸,我國的疾病型態也日漸西化。其中又以乳癌的例子最為明顯,在過去十年間,台灣地區的乳癌死亡率的上昇幅度超過100%,使得乳癌超越子宮頸癌名列十大癌症死因之第四位,也成為婦癌死因之首。
不但如此,乳癌死亡率的增加速度更是名列前矛,與肺癌與肝癌同為十大癌症當中增加最快者,長此以往,估計十五年後,台灣地區每年死於乳癌的人數將超過二千五百人,也就是比九二一地震受難人數更多,屆時乳癌將成為台灣公衛保健上的災難。有鑑於此,本人與鳳凰關懷協會於兩年前開始著手推動台灣地區乳癌防治工作,期能增加早期癌之比例以降低乳癌死亡率。由於乳癌發現太慢的主要成因為:(一)民眾對乳癌認知不足,及(二)缺乏乳癌篩檢措施。因此乳癌防治工作的內容就針對這兩個成因而訂定出衛教及篩檢兩項工作。其中衛教的部份是由鳳凰關懷協會的病友擔任,她們經過訓練成為關懷天使志工後,以現身說法的方式來提醒民眾注意如何防範乳癌,前後參加受訓的志工,包括非病旳愛心媽媽,共有三百人,她們推動的自我檢查及乳癌衛教深獲民眾好評。乳癌篩檢,在第一年是以超音波篩檢,第二年則改為超音波細胞學篩檢,參加醫師都經過長期訓練,成效顯著。第一年超音波篩檢的結果是在篩檢人數一萬五千人當中,轉介一千六百八十人,檢出乳癌三十一人,第一期癌比例超過60%,最小的腫瘤是0.6公分,檢出率為2.1/1000,但轉介率高達12%,與歐美的乳房攝影結果比較,檢出率及早期癌比例(在歐美分別是3-6/1000及60%)相近故可接受。但12%的轉介率(在歐美是7%)則高出歐美甚多。為了降低轉介率及提升篩檢準確率,在第二年我們試圖將超音波與細胞學檢查結合。結果在14122受檢婦女,發現33例乳癌,檢出率為2.3/1000,大致維持原來超音波篩檢之比例,但轉介率則下降至3.5%,只有歐美國家的一半。最值得注意的是靈敏度與準確率大幅的提高,所檢出的腫瘤66.7%為第一期,平均期別為1.3期,第三期為0%,預估平均存活率接近80%,而淋巴轉移只有21%,小於一公分的乳癌有10例,佔30%,最小的腫瘤甚至只有0.3公分,特別是其中不到一公分的腫瘤幾乎全部都接受最先進,而且是沒有任何後遺症的乳房保留術及前哨淋巴結切片術,不需進一步的化學治療,這樣不但增加治癒機率也減少治療痛苦。這樣的結果非常的好,完全做到早期發現的目標令人十分振奮。在此我們懷著感恩的心感謝社區醫師及志工們的熱心參與,也感謝好帝一企業捐贈乳癌篩檢車。相信只要能擴大受檢人,自然就能讓更多的乳癌早期被發現,那台灣地區乳癌死亡率的下降也就指日可待。但是目前國內衛生保健政策並無推動乳癌防治的計畫,雖然有著「三點不露」的口號,但卻未能落實,僅有少數民間團體在進行乳癌篩檢及防治的工作,而且健保並無乳癌篩檢的項目,民眾須自費檢查。希望未來能經由立法,使國內衛生單位重視這個問題,進而結合政府及民間的力量,積極推動乳癌篩檢及防治,使乳癌的威脅降到最低的程度。
婦產科R3莊曉婷
民國90年4月1日到4月7日,我展開了生平第一次的出國之旅—日本之行。首先要感謝,在張峰銘主任的美意安排之下,每一個senior
resident都可以在姚博琳醫師獎學金與科部補助下得以出國參加國外的學術會議,對於我們這種家裡沒有資助,薪水又不多的住院醫師來說,實在是難得的出國學習見識的好機會。
4月1日,搭乘華航班機降落在日本東京羽田機場。東京有兩個國際空港,羽田機場與成田機場,而這兩個國際空港比較起來,羽田空港的好處是離東京市區比較近,但缺點是只有華航的班機可以降落在羽田機場,所以航空公司的選擇受限。羽田機場規劃上有一個國際館與國內館,當我們在國際館入關的時候,才赫然發現台灣的經營之神王永慶先生竟然就排在我們前面一點點,他的旁邊只跟著一位背著Acer筆記型電腦的年輕人。
國際館的利木津巴士班次較少,錯失搭乘時間就只好搭乘京急巴士的空港內巡迴到國內港,之後再搭乘班次較多的利木津巴士。於是便花100日圓搭乘空港內巡迴到國內館。搭乘時在車上發現,日本對於紙幣辨識及找錢的系統設計優良,台灣何時才能大量使用這種系統在公眾場合呢?在巴士上可清楚的看到東京的街景,街上的車輛與行人都井然有序,街旁雖然大樓鄰立,但招牌一律都比台灣的小,一眼望去最大的印象就是「乾淨整齊」。
到了東京站之後,就坐上了上越新幹線前往開會地點:「雪國」,亦即新瀉縣之越後湯澤(Echigo-Yuzawa)。「雪國」是日本本州下雪最多的地方,也是日本大文豪川端康成諾貝爾文學獎得獎小說「雪國」的場景,以滑雪,織染,溫泉,越光米與清酒聞名。離開東京時,沿途都是春天的櫻花。快到越後湯澤之前,火車會經過一個很長的隧道(大清水隧道),一出隧道,天氣乍變,
就看見滿山滿谷的白雪,這就是著名的「雪國」了!在到達位於半山腰的住宿兼開會地點--NASPA飯店後,就趕快去辦理報到,參加歡迎晚宴。晚宴過後,便去體驗一下泡湯的滋味。NASPA的溫泉有熱泉大浴場(普通高溫),熱泉(最高溫),冷泉,以及蒸氣室,另外還有露天風呂。其中我覺得露天風呂是最舒服了,頸部以上吹著攝氏2度的涼風,頸部以下泡著熱呼呼的溫泉,哇!真是一大享受!
隔天4月2日上午是我的口頭報告論文排定發表時間,雖然這個
“第十一屆台日婦產科超音波與周產期醫學研討會”(11th
Japan- Taiwan Symposium on Ultrasound in Ob/Gyn and Perinatology),屬於次專科的研討會,並不是一般婦產科的大型會議,但這是我第一次以英語上台作口頭論文報告,心中仍是不免緊張。論文題目是「應用電腦人工神經網路預測胎兒體重」(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for Fetal Weight Estimation),發表時間為15分鐘。幸好上台之後就忘記了緊張,所以報告內容與時間掌握都還算可以,被問了2個問題也有好好回答,本來怕自己太緊張聲音會太小,下來後有認識的人卻告訴我,台風很穩,發表的聲音有點太大聲!哈!
下午,就徒步下山欣賞沿路的雪景,去探訪川端康成「雪國」的世界。我們拜訪了「雪國館」,裡面有完整的有關雪國這本書內容的歷史民俗資料,頗為有趣。川端親筆揮毫的雪國小說第一句名句:「火車經過國境長長的隧道,就是雪國了。」被刻於主水公園的碑石上,就是著名的「雪國之碑」。可惜「雪國之碑」,被三公尺高的白雪蓋著,無法得見全貌。本來下午大會有安排滑雪的行程,但怕摔的我根本不敢嘗試,只有在雪坡上走幾步路,拍幾張照片就算數了。
在4月3日中午,這次的學會就閉幕了。這次會議下午有些邀請的特別演講學者是用日文發表,對不諳日文的我而言實在莫宰羊。但連續兩日上午的口頭論文發表是用英文,內容都頗為精采。發表的講者包括國內台大、國泰、馬偕、長庚等醫院的婦產科醫師,日本的Dr.
Pooh (去年3D大會來台的長髮女醫師)
與
Dr. Baba, Dr. Takeuchi等人;此次參加大會的人數台日雙方總共約有兩百多人,其中台方近七十人,為歷年來之冠,其中連長庚婦產科的R1都有來參與口頭論文發表,這一點倒是令我印象深刻,也許可以考慮派junior
resident出國參與學會以訓練經驗與膽量呢!
另外比較難忘的經驗是4月3日在新瀉,為了尋找受人之託的「夢幻的日本酒」,來到了「越後的酒」酒館內,裡面陳列販賣琳瑯滿目的各種日本清酒,其中不乏「受賞」(得獎)的酒,全都是15℃低溫貯藏。館內有888種酒器,以及103種「越後的酒」的代表名酒;只要500日圓就可以品嘗5小杯不同種類的酒。雖然受託尋找的3種名酒都沒找到,但尋找的過程中也讓我對日本酒多了一層認識與興趣,經由上述的日本酒的試喝,也幫助我選擇了一些滿意的酒回來。
在學會結束後,當天就再次坐上新幹線回到東京,投宿於新宿王子飯店,並且在東京玩了4天。以自助旅遊的方式,去了東京都廳展望臺,新宿公園內神社賞櫻,去秋葉原買電器,去涉谷逛二手CD店及百貨,去上野公園看櫻花及不忍池,也去坐了百合海鷗號(YURIKAMOME)逛臨海副都心區,看號稱世界最高的室內瀑布,看東京灣的夜景,遠眺東京鐵塔;也依著雜誌的介紹按圖索驥,品嚐了不少美食。最後在4月7日搭機回台灣,在回程時的羽田機場出境處還看見了一個名人—演藝人員季芹。這次的日本之行真是非常愉快,各方面都收獲豐富,帶著美好的回憶滿載而歸。
雪國 發表論文
演
講
題
目 |
日
期 |
時
間 |
演講者 |
服務單位及職稱 |
演講地點 |
主辦單位 |
|
肋膜積水的診斷與治療 |
6/15(五) |
08:00-09:00 |
李政宏 |
成大醫院內科部 主治醫師 |
MRI 會議室 |
成大醫院急診部 |
|
妊娠高血壓 |
6/16(六) |
14:00-15:00 |
陳祥君 |
成大醫院/ 主治醫師 |
內科門診候診區 |
婦產部 |
|
你準備好迎接好新生命了嗎? 生產及新生兒用物準備 |
6/16(六) |
15:00-16:00 |
吳絡茜 |
成大醫院/護理師 |
內科門診候診區 |
婦產部 |
|
Dynamics
of cytoskeletal proteins: a bridge between cell biology and pharmacology |
6/19(二) |
12:30-13:30 |
蘇宗平博士 |
美國NIH細胞病理生物中心主任 |
602研討室 |
基醫所 |
|
成大醫院內科部繼續教育課程-實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之臨床應用系列演講(五) |
|||||||
Lamivudine
treatment in chronic hepatitis B |
6/24(日) |
14:00-14:40 |
張定宗醫師 |
成大醫院內科部 主治醫師 |
第四講堂 |
成大醫院內科部 |
|
The
management of severe 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 |
6/24(日) |
14:40-15:20 |
陳炯瑜醫師 |
成大醫院內科部 主治醫師 |
第四講堂 |
成大醫院內科部 |
|
PEG
Interferon α-2a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and cirrhosis |
6/24(日) |
15:20-16:00 |
鄭斌男醫師 |
成大醫院內科部 主治醫師 |
第四講堂 |
成大醫院內科部 |
|
本活動每週三晚上7:00於第四講堂放映,播放片名將公佈在營養部公佈欄、圖書館側一週活動預定表上及醫學院門口十字公佈欄。六月份播放日期、片名如下:
6月6日/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
(片長232分)
故事大綱:
1861年林肯總統解放黑奴,在這當兒,喬治亞州的地主歐哈拉的女兒郝思嘉偷偷愛上另一地主的男孩衛希禮,但他卻在一次園遊會上選擇了表妹美蘭,因此郝思嘉一氣便與美拉妮的哥哥查爾斯訂婚,有位年輕商人白瑞德正巧在場。在郝思嘉結婚不久查爾斯卻從軍去並陣亡了,於是便與美蘭志願上前線當護士,在某地,與白瑞德重逢,白瑞德己是一名成功的商人,他們也冒險的回到南方的故鄉,辛苦的維持生計。戰爭終於結束,南方吃了敗仗,衛希禮平安回來,郝思嘉舊情復燃,但遭衛希禮拒絕。最後郝思嘉在父親死於非命,走投無路之下就嫁給白瑞德,雖然有了女兒邦妮,卻也不幸夭折,而且心中只有初戀的衛希禮,白瑞德終於了解無法獲得她的真愛,只好離去。此時郝思嘉才明白白瑞德在自己心中的份量,而她也只有自語:「明天會吹明天的風」!
6月13日/郎心如鐵 (A Place In
The Sun)
(片長122分)
故事大綱:
喬治伊斯曼是牧師之子,父親平常宣揚教義卻棄妻兒於不顧,一個偶然機會,他進入了泳裝公司當工人,而老闆竟是自己斷信三十多年的伯父,經過伯父的邀請,喬治參加了舞會,對他而言,簡直如夢境般,令人陶醉,尤其堂妹安琪拉的笑容,更讓他如沐浴在陽光下的人間仙境之中。但他卻目眩神迷的與女工愛麗絲有了不可告人的關係,當知道愛麗絲有愛的結晶時,竟愚蠢的想謀殺她。於是藉小船划到湖心,兩人起爭執之際,愛麗絲一時激動站起來,卻也掉入湖中,但他卻自顧游走逃命。於是上電椅執刑當天安琪拉來看他,如今不可能再沐浴於陽光下,他那短暫的夢境,只不過是導向死亡的過程罷了!
6月20日/叛艦喋血記 (Mutiny On the Bounty)
(片長186分)
故事大綱:
1787年18世紀英皇家海軍兵艦龐迪號奉命前往南美大溪地,尋找「麵包樹」的植物,然後送往牙買加,讓東印度公司得以繁殖。威廉布萊艦長是冷血軍官,帶兵手法極為殘酷,致使副艦長領導船員叛變,反抗殘暴的艦長之後,這些叛變者在皮特肯島定居下來……。
6月27日/萬花嬉春(Singin’ in the Rain )
(片長103分)
故事大綱:
1927年的好萊塢因女主角麗娜拉蒙有高於常人八度音的刺耳嗓音,因此專門為電影配樂的柯斯莫布朗想到「幕後配音」的點子,而聲音優美的凱蒂薩登也有了發揮專長的機會,但麗娜拉蒙自恃是受觀眾歡迎的大明星,竟不知感恩的仗勢欺人,意圖吃定幫她配音的凱蒂薩登,封殺別人出頭的機會,最後凱蒂薩登揭發了她幕後幫麗娜拉蒙配音的真相,讓麗娜拉蒙當眾出醜。(蔡春蘭)
您在台南地區如有演藝活動請與我們連絡,將免費為您刊登TEL:0931811575
更正啟事
五月份楊楠老師鋼琴獨奏會誤刊為”楊喃鋼琴獨奏會”,特此更正 |
比賽、甄試:
2001雷協悌茲基國際絃樂大賽:12月,報名至10/15,TEL:02-28091733文藝復興音樂聯盟 |
2001竹塹杯音樂比賽(鋼琴、歌唱、小提琴、長笛、直笛、作曲):
報名至6/30止,TEL:06-2952628佳恩 |
行天宮菁音獎—第二屆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報名5/15~6/30,TEL:02-27180171轉312 |
研習營、講座:
蔡承志小提琴大師班:5~6月TEL:06-2676148蔡承勛 |
2001年兒童戲劇夏令營:7/2~20共6梯次,兒童戲劇編劇班(對象成人):6/23,24,30,
TEL:06-2141377洗把臉兒童劇團 |
曾耿元小提琴:大師班7/7PM13:30宇聲(免),個別教學6/25~7/13,7/16~8/3TEL:0916-220257 |
義大利Positano國際室內樂大課音樂節:義大利7/1~14及7/18~31TEL:02-28730550北京8/7~21 |
小法官小律師法律音樂營:7/16~18,TEL:06-2002188若伊音樂藝術中心 |
維也納雷協悌茲基音樂學院2001暑期大師班:7/30~8/20,
報名至6/30,TEL:02-28091733文藝復興音樂聯盟 |
The 14th International
Advanced Classes Dedicated to the Menory of S.Rachmaninoff(Tambov,Russia) :7/31~8/14,報名至6/15, http://www.rachmaninov.tmb.ru |
演奏會:
IE
免:免費入場,索:索票入場,購:購票入場,?:未定,空白:請自行查明 IE
台南人劇場【教習劇場—追風少年】:6/9、6/10、6/16、6/17華燈藝術中心 |
||||
【人魚 用腳 旅行】劇場表演(購):6/22~24、6/29~7/1,PM20:00,
誠品長榮店B2藝文空間06-2371926 |
||||
慶祝辛巳年端陽藝文系列活動:6/24~25運河旁 |
||||
「意思 意識」庭園音樂會西洋樂器系列:6/2,16,30PM15:00大學路22巷18號 |
||||
01(五) |
19:30 |
購 |
華燈藝術中心 |
國歌四賦—三十舞蹈劇場 |
02(六) |
14:00 19:00 改期 19:30 19:30 |
免 索 免 |
台南一中 成大成杏廳 成大自強校區 市立藝術中心 市立藝術中心 |
琴笛竹園崗 台南藝術學院蔡維娜音樂會 雲門舞集戶外演出
***改期*** 初夏.涼風.19世紀—台南市立交響樂團第四次定期音樂會
(瘐燕誠、蘇顯達) (假日廣場)曾大展台灣歌謠演唱會 |
03(日) |
14:00 15:00 15:30 19:30 19:30 |
免 免 免 購 購 |
華燈藝術中心 圖書館育樂堂 市立藝術中心 市立藝術中心 縣立文化中心 |
琴韻心聲 蔡老師音樂中心音樂會 (假日廣場)日光美樂地—萬種風情的國際標準舞 浪子—蕭泰然清唱劇 舞祭—廖末喜舞蹈劇場 |
04(一) |
19:30 |
免 |
南師雅音樓 |
室內樂之夜—國立台南藝術學院音樂系 (小提琴:李肇修、紀珍安,中提琴:張乃月,大提琴:Victor
Spieller, 低音大提琴:郭馥玫,鋼琴:石文玲、蔡佳憓) |
05(二) |
19:30 |
免 |
成大鳳凰樹 |
音樂的饗宴(李奇叡、余美憓、姜昀、劉怡婷、余美燕) |
06(三) |
19:30 19:30 19:30 |
索 購 免 |
成大成杏廳 市立藝術中心 南師雅音樓 |
南藝箏樂團三十人古箏合奏音樂會 方圓之間的瞑想系列音樂會—吉他的傳說 朱芸宜獨唱會 |
07(四) |
19:30 |
免 |
南師雅音樓 |
國立台南師範教育幼兒教育學系教學成果發表會 |
08(五) |
19:00 19:30 19:30 |
免 免 索 |
成大鳳凰樹 南師雅音樓 市立藝術中心 |
仲夏夜—巴洛克音樂教室九十年夏季音樂會 東海大學附小2001年巡迴演唱會 天使的絃與歌—台南市立合唱團&台南市立藝術中心兒童合唱團90年度聯合演唱會 |
09(六) |
17:30 19:00 19:30 19:30 19:30 |
免 免 購 購 |
北門鄉南鯤魚身 成大成杏廳 市立藝術中心 成大鳳凰樹 市立藝術中心 |
(康榔山莊)南瀛禮讚 鄭老師學生成果發表會 (假日廣場)傳統與創新—秀琴歌仔戲巡迴公演 笛聲琴韻—陳麗明、邵婷雯長笛鋼琴二重奏 莫斯科七爵士樂團音樂會 |
10(日) |
15:00 15:30 19:30 19:30 |
免 免 索 索 |
誠品長榮店 市立藝術中心 市立藝術中心 台南社教館 |
(音樂館)講座「地理課在音樂裡—地域特色音樂」—
環繞地中海的特色音樂 (假日廣場)舞的盛宴—天姿舞蹈劇場 台南市中山國中89學年度藝文活動成員發表會 國立台南高級海事水產職業學校管樂發表會06-3910766 |
11(一) |
19:30 |
索 |
南區活動中心 |
(歸仁鄉)國立藝術學院傳統音樂會 |
12(二) |
19:30 |
索 |
縣立文化中心 |
國立藝術學院傳統音樂會 |
14(四) |
19:30 |
購 |
市立藝術中心 |
黃玉鑫豎琴獨奏會 |
15(五) |
19:30 19:3020:00 |
索 索 |
台南社教館 南師雅音樓 成大成杏廳 |
東光國小第三屆中山琴樂團畢業才藝發表會 廖嘉弘小提琴獨奏會 浪漫的音樂饗宴—天籟之音室內樂團音樂會 |
16(六) |
14:30 19:30 |
購 購 |
誠品長榮店 市立藝術中心 |
(及19:30,B2藝文空間)之間—劇場表演(女人組劇團)0922441680 巫頂的天才老媽—紙風車劇團 |
17(日) |
14:30 15:00 15:00 15:30 19:30 |
免 免 免 免 |
南區活動中心 誠品長榮店 誠品長榮店 市立藝術中心 台南社教館 |
(歸仁鄉)城光中學畢業演藝發表會 (B1書區)人魚的生命之弦—郭馥玫低音大提琴獨奏 (音樂館)講座「地理課在音樂裡—地域特色音樂」—
拉丁音樂狂野風情 (假日廣場)校園青春錄—舞動人生(中山國中舞蹈班) 創意弦樂大合奏及陽林音樂學校師生音樂會06-2600281 |
18(一) |
19:30 |
索 |
南區活動中心 |
(歸仁鄉)余遠純小提琴演奏會 |
19(二) |
19:30 |
|
南師雅音樓 |
合絃(陳世霖) |
20(三) |
19:30 |
免 |
南師雅音樓 |
許毓真鋼琴獨奏會 |
21(四) |
19:30 |
索 |
縣立文化中心 |
八方位樂團 |
22(五) |
19:30 |
|
南師雅音樓 |
京劇新韻—音樂盒室內樂集 |
23(六) |
19:30 19:30 |
購 索 |
市立藝術中心 南區活動中心 |
一婦五夫?!表演工作坊 (歸仁鄉)漢聲合唱團 |
24(日) |
14:00 15:00 15:30 19:30 |
購 免 免 免 |
華燈藝術中心 誠品長榮店 市立藝術中心 市立藝術中心 |
(及17:00)華燈第二屆青年話劇節—瀛海中學話劇社 (音樂館)講座「地理課在音樂裡—地域特色音樂」—絲路音樂之旅 (假日廣場)日光美樂地—懷念的國語老歌 (假日廣場) “飆風銀髮”聯歡晚會 |
26(二) |
19:30 |
免 |
南師雅音樓 |
多瑙河畔—德國浪漫派音樂選粹(台灣大學合唱團) |
27(三) |
19:30 |
免 |
南師雅音樓 |
陳麗如個人音樂會 |
28(四) |
19:30 |
免 |
南師雅音樓 |
仲夏夜之夢—楊惠菁鋼琴獨奏會 |
29(五) |
19:30 19:30 |
索 |
縣立文化中心 南師雅音樓 |
聲樂新秀 靈氣活現—黑人靈歌的禁錮與昇華(金穗合唱團) |
30(六) |
14:00 14:00 15:30 19:30 |
索 購 免 購 |
台南社教館 華燈藝術中心 市立藝術中心 市立藝術中心 |
安平國小紙影發表會,14:30來秀影劇團表演, 15:00安平國中布袋戲表演,15:40三國京劇院歌仔戲曲表演 (及17:00)華燈第二屆青年話劇節—台南女中話劇社 (假日廣場)才藝封神榜—你拉、我拉、大家來拉小提琴 阿里八八和四個大盜 |
台南市古蹟夜間藝文沙龍
表演時間:
19:30
|
2 |
3 |
9 |
10 |
16 |
17 |
23 |
24 |
30 |
孔 子 廟 |
笛子獨奏— 台南女中音樂班 |
與君同樂六絃琴音— 顏秀峰 |
謝十鼓術擊樂團 |
二胡獨奏—黃靖雅 |
笛子獨奏— 台南女中音樂班 |
致凡音樂中心— 兒童木笛團 |
謝十鼓術擊樂團 |
國樂之夜-李佩佳、 盧宜綏、彭鈺媛 |
詩歌飛行—魚果 |
赤 崁 樓 |
四重唱— 台南女中 |
,月夜月浪漫—府城愛樂室內樂團 |
琴與笛的對話— 陳妙瑋 |
恆春民謠—台灣 說唱藝術工作室 |
國樂之夜— 李佩佳、盧宜綏、 彭鈺媛 |
吉他演唱—達妮 |
歡樂之音— 巴哈管弦樂 |
天籟夏之夜浪漫之夜—天籟之音室內樂團 |
恆春民謠—台灣 說唱藝術工作室 |
府城大南門 |
邱進唸七字仔 |
|
吉他演奏會— 台南女中吉他社 |
聲音劇場— 那個劇團 |
吉他STYLE— 吉他學院 |
台灣民謠之夜— 府城愛樂室內樂團 |
琴箏之夜— 晨園琴箏社 |
歡樂之音— 巴哈管弦樂 |
民歌演唱— 十一郎(王嘉文) |
安平古堡 |
|
|
育音絲竹民族樂團—南都樂曲 |
|
|
|
鹿耳門國樂協會 |
|
|
每週一以成書院十三音 每週五謝十鼓術樂團 德記洋行(每週六、日下午四時起):午后的音樂響宴-府城愛樂室內樂團 |
(感謝 陳俊銘先生提供資料)